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法治报》:一生检察蓝 无悔从检路
2021-03-30 14:29:00  来源: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

和其他公诉人案卷堆积成山的桌案不同,陆建军的办公桌干净得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年办案量超过300起案件的检察官的桌子。在张家港市检察院,陆建军还顶着几项之“最”。检龄最长的干警、年龄最大的检察官、待过的条线部门最多的检察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板桥

因为要提讯5名嫌疑人,一大早书记员张蓉就赶到办公室做准备,可还是被“捷足先登”了,承办人陆建军早已烧好热水,理好材料,只待“开工”了。“陆主任就是根定海神针,陆主任在,我就不慌了,再多的案件我们也能‘快、精、准’的拿下。”张蓉拍拍手里的案卷自信地说道。

手头存不住活,这是陆建军三十多年的工作习惯。对他来说,办案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享受吧。从小跟着法官父亲在政法大院里看着来来往往身着笔挺制服警官、检察官、法官们,制服梦在那时便在他心里萌了芽。1985年,作为当年沙洲县唯一的省司法学校毕业生,陆建军来到向往的检察院,圆了他的制服梦,而这身检察制服也一穿便是三十多年。从唇枪舌剑的公诉台,到排民忧解民困的民行岗位;从倾听民意提供司法救助的控申一线,到虽没有硝烟却处处剑拔弩张的反贪战场;从深入乡村基层的派驻检察室,到如今年人均办案量超过300件的驻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检察室。无论什么岗位,陆建军都冲锋在前,即使不能把工作做到最完美,也要尽自己所能不留遗憾。“认了算,定了干。”这是一个老检察人的执着。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2013年,院里开始筹备派驻乡镇检察室,有着多岗位工作经验的陆建军成了筹备负责人的不二人选。一间临时借用的办公室、一台电脑,陆建军便上岗了。村里的群众不了解检察工作,他就挨家挨户宣传讲解;镇上的企业不了解法律政策,他就不请自到的送法上门。“检察室的办公楼没建好,检察室的工作可不能耽误。”在陆建军的来往奔波间,凤凰镇的群众们都知道了在家门口就有个检察室,土地纠纷,劳务争议……都能找检察官帮忙。

因为路途较远,陆建军常常在农户里一走访就是一天,“光杆司令”一出门,检察室的临时办公室就只能锁上了门,这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周边群众吃了闭门羹。“院里办检察室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可群众上门却找不到我”。因为还在筹备阶段,派驻的业务工作还未正式开展,增配人员并不现实。可不管是办公楼的工程建设进度,还是乡镇企业村民有诉求意见,都需要自己走出去,不能时刻守在办公室。这可让陆建军犯了愁。

经过和院领导的汇报,在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凤凰检察室率先在辖区内安装了检察一键通。只要轻轻一点,电波便和院里24小时值守的巡回检察热线连同了。为方便村镇群众,“一键通”在全镇20多个村、社区安装,实现全覆盖。“遇到难事、烦事,轻轻一按键,就可以找到检察官帮忙”,群众们都对这个家门口的检察室赞不绝口。“群众满意就是对我们检察工作最大的肯定。”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

2017年,陆建军被遴选为员额检察官,在50多岁的年纪重新开始办理刑事案件。在检察院,刑检部门案子多、压力大,为何还要重新挑战自己?“穿了大半辈子检察制服了,不想在退休时连检察官都不算啊。”听起来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中却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重新学习刑法、刑诉法知识;常常抓着和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年轻检察官请教分析案件。“办案时间紧,任务重,我可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回想起刚到交通案件执法办案中心的时候,陆建军笑笑说自己总是“光杆司令”一个,“但是这也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啊。”办案中心承担了全市所有交通类速裁案件的办理,这类案件数量多、结案时间紧。时常有讯问和开庭时间撞期的情形,也容易出现案件超期等情况。为了厘清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经验丰富的陆建军请来了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同志,建议试行案件的集中办理,侦查机关集中送案,检察机关集中审查,审判机关集中开庭。

大家一拍即合,开始了批量送案、集中审查开庭的办案模式,这也要求承办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审查案件。案件集中证据繁杂,那就放弃休息时间整理材料;集中讯问多个嫌疑人容易混淆,那就把每个案情熟记于心,将嫌疑人编号记忆。3年多来,陆建军年办理案件均超300起,无一错案。这种批量办案的模式拓宽了检察办案工作新思路,获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60后的陆建军干起工作来的劲头更像是90后,“陆主任都这么拼,我们还有这么理由不努力?”在他的引领下,同事们认真钻研法律知识,精益求精办好案件。2020年,陆建军所在的驻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检察室办案团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优秀办案团队。

坚守梦想很难,数十年如一的坚守更难。三十六载春秋,始终坚持如一。陆建军说他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愧于心,不悔当初。

  编辑:张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