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新华日报》: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2022-03-28 15:51:00  来源: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苏州再加码。

  3月12日,苏州市委政法委召开全市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及政策发布会,发布《苏州市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白皮书》,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机关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此前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上表示,苏州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佳比较优势,为在苏州各类企业和人才持续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吸引各路人才和资本走进苏州、扎根苏州。

  制度设计挺在前

  锻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主动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支持;平等保护,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执法,为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白皮书从六大方面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每一部分细分若干细则,既凸显了苏州政法系统践行法治护航民企发展的担当作为,又为构建最优营商环境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说,政法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既负责刑事司法,也协调行政执法,更注重服务保障。“苏州市政法系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工作,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广大政法干警真诚走进企业问需求、解难题。”

  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全市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20项措施》《苏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等系列文件,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推动各项制度细化、任务分解,持续加强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制度供给。

  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此次政法系统从法治层面对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法律上一视同仁,依法保障其在公正公平的法治轨道上有序竞争。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为敏锐,也最深刻。”亨通集团副总裁崔巍在交流发言时表示,正是基于苏州良好的法治基础和政法机关的政策加持,公司才得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抓住了法治化,就抓住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苏州积极为民营企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出台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恰逢其时,让企业发展有了稳稳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平平对此有着同样的感受。莱克电气的一家供应商陷入恶性债务纠纷而停产,生产设备被债权人扣留,莱克电气将供应商诉至法院,法院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当天便予以立案,并连夜作出裁决。通过沟通协商,莱克电气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转,避免了几千万元的海外违约赔偿。“政法部门坚持对民营企业的诉讼地位、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对待,妥善审理涉民营企业各类纠纷案件,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催生累累硕果。苏州市委政法委联合第三方开展的2021年度营商环境司法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苏州营商环境司法服务总体满意率达98.58%,民营企业对各项指标打分均高于样本平均满意率。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苏州市得分位居全国第三。

  甘当“店小二”

  把贴心服务送到民企心坎上

  当天会议上,苏州市委政法委还同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机关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32项具体举措。同时,苏州市法检公司各部门发布近3年来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作出承诺,充分发挥法治的经济增长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32项举措,精细入微且具有可操作性。苏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朱耀明介绍,此次出台32项举措,不只是对原有“政法举措”的简单升级,而是结合当前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内容更丰富也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其核心是“服务”,此举也是苏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最硬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政法机关出台的服务保障举措,企业感触最深。张家港一家从事精密无缝钢管制造、销售的民营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合计人民币18.6万余元,企业负责人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及时补缴全部税款。公安机关在审查该案时,考虑到企业负责人主动认罪认罚,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吸纳了大量本地员工,经与检察机关沟通,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对企业轻微犯罪采取容错机制,增添了人情味,今后我们会更加注意企业和个人的守法,同时更多地回馈社会。”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苏州某生物技术企业因官网页面含有“最快”“最好”等极限用语的广告,以及专利产品未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等问题,被举报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并受到监管部门调查处理。“如果按照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要对企业处以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依据苏州市出台的‘两份清单’,由于这一行为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给予其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

  对企业轻微犯罪采取容错机制,是苏州政法机关提升服务品质的创新之举。2020年3月,苏州在全省率先发布《苏州市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汇编》,公布248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和206项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2021年2月,“两份清单”进一步优化为230项和123项。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累计办理涉企“免罚轻罚”案件6.32万件,涉及金额16.17亿元。

  江苏泰和(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羊婷婷认为,“两份清单”为执法人员明确了清晰指引,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法治环境。

  借力新技术

  拓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内涵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技术“加持”。

  2021年8月18日,在苏州市中新公证处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的共同监督下,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第二批因无法内销和退运的报废保税液晶面板不良品被集中无公害销毁。

  “以往,我们对于此类货物往往通过核销补税或退运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而且耗时耗力。”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明介绍,自从“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项目落地运行,公司每年在不良品处理环节可节省超过300万元的运营成本。

  “关证一链通”是苏州“区块链+公证”应用精准赋能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的创新实践。苏州公证机构设计出一套货物从清点、封仓、运输到销毁的全流程证据保全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的指纹信息存储在“苏州公证链”。通过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完成“苏州公证链”与海关监管链的跨链数据联通和共享,实现了“单据在线上跑、数据指纹在链上存、公证书在线上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阳光文明”执法提供证明和法治保障,同时实现“减税惠企”。

  新技术,同样应用在苏州公安机关惠企举措上。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预警云平台、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物流GPS自动安防系统……走进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运营中心”,科技元素随处可见。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向华介绍,自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实施“互联网+安全生产”举措以来,有力提升了公司主体责任的落实,实现了全流程、无缝隙、闭环式的安全监管,有效提升了安全监管效能和事故应急预警能力。

  而在苏州法院系统,信息化已然成为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手段。在严格贯彻依法保护、能动保护、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实质保护和及时保护的原则上,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认为,苏州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拥有最优营商环境和最佳比较优势,苏州市政法系统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版撰稿 张红军 杨乔友 谈凯昀 图片由苏州市委政法委提供

  编辑:张检院